我們知道,移動寬帶無線接入(MBWA,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系統,是由成立于2002年12月的IEEE 802.20工作組(WG20)負責開發,并應推出相應標準的。但802.20工作組經過十多年的不斷工作,由于種種原因,卻在2016年6月15日,被IEEE-SA標準委員會突然宣布暫停了一切工作,使IEEE 802.20標準有關MBWA技術標準規范中途夭折。
雖然IEEE 802.20工作組的工作半途而廢,但經過工作組多年的工作,其需求文件已經基本完成,在需求文件中,達成一致的內容包括工作頻段、移動速率、上下行傳輸速率等指標。下述依據802.20工作組的相關需求文件,將對802.20的MBWA技術空中接口的相關無線性能做一介紹。
欲更多了解IEEE 802.20移動寬帶無線接入(MBWA)技術介紹的請進入。
1、概述
當初IEEE成立802.20工作組的目的,是研究開發移動寬帶無線接入(MBWA)技術,其制定標準的名稱被命名為:局域網和城域網-支持車輛移動性的移動寬帶無線接入系統的標準空中接口-物理和媒體接入控制層規范。該規范可互操作的移動寬帶無線接入系統的空中接口的物理和介質訪問控制層的規范,在低于3.5 GHz的許可頻帶中操作,優化IP數據傳輸,每個用戶的峰值數據速率超過1Mbps。在城域網(MAN)的環境中,它支持各種車輛移動性等級最高可達250公里/小時。其標準“以頻譜效率、持續用戶數據率和活躍用戶數量為目標,這些都大大高于現有移動通信系統所實現的目標”。
該系統,空中接口(基站與終端之間)將是全IP網絡;并可支持高達250km/h的移動性;定義為屬于一種無線廣域網(WWAM)的范疇。
2、工作頻率
MBWA系統的工作頻率為3.5GHz以下的頻段。該頻段也為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3G/4G)的工作頻段。802.20工作組的初衷,欲使MBWA系統也能成為3G或是4G系統的標準之一。
欲更多了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IMT)工作頻段的請進入。
3、空中接口性能
2002年12月,在IEEE 802.20的項目授權請求(PAR,Project Authorization Request)文檔中,提供了MBWA技術有關空中接口特性和預期將達到的性能指標,具體詳見下表3中。
表3:MBWA技術有關空中接口特性和目標參數值
4、收發信機參數
在2005年9月,IEEE 802.20提供了《IEEE 802.20評估標準(V 1.0)》(802.20-PD-09),以對MBWA技術提案進行評估。其中給出了下表4定義的基站(BS)和移動臺(MS)發射機和接收機的無線參數。注意,一些參數隨信道帶寬的變化而變化。基值選擇為1 MHz參考信道,并調整了1.25 MHz、5MHz和10 MHz信道。其他信道帶寬的調整可以通過將信道帶寬(BW)比分解到1 MHz信道中,很容易計算出來。
表4:射頻參數評價標準
若要詳細了解IEEE 802.20評估標準(V 1.0)具體內容要求的請查閱下附件。遺憾的是關于移動寬帶無線接入(MBWA)技術的IEEE 802.20 標準沒有成型,導致該技術夭折。
附件:《IEEE 802.20評估標準(V 1.0)》(802.20-PD-09)
欲進一步了解無線城域網(WMAN)空中接口特性要求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