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說的智能業務主要是指IN CS-1所定義的幾種常用的業務,包括記賬卡呼叫業務、靈活計費業務(主被叫分攤計費、被叫集中付費)、虛擬網業務和通用個人通信業務等。這些業務的目標網絡為PSTN和ISDN。
欲詳細了解這些業務特征的請進入。
一、智能業務的編號規定
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N 065-1997《郵電部電話交換設備總技術規范書》的第七章《編號要求》第7.7條“智能網業務用戶號碼”中明確規定給出了IN CS-1所定義的幾種常用智能網業務的業務接入碼、用戶號碼及號碼格式,對于智能網業務號碼格式的組成一般為:
智能業務接入碼 + 數據庫標識碼(KN1N2) + 用戶號(或卡號)
智能網業務的業務接入碼通常使用三位的百號組,即PQR(P=2~8,Q=0,R=0~9);數據庫標識碼,用來標識各運營商的各數據庫;用戶號碼(記賬卡呼叫業務稱為卡號)各業務使用的位長不等。表1-1匯總了幾種常用智能網業務的號碼格式(包括使用位長),表中的記賬卡呼叫業務的卡號格式是依據ITU-T E.118建議規定的,具體說明詳見下表1-2。
表1-1:幾種常用智能網業務的號碼格式
表1-2:記賬卡呼叫業務的卡號格式說明
二、智能業務的編號計劃
1、國內智能網業務的編號規劃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017年4月13日發布并即日實施的《電信網編號計劃》(2017年版),依據我國上述標準中相關編號方案的規定,將我國首位為“2”~“8”的號碼作為在本地范圍內使用的號碼,主要用作固定本地電話網的用戶號碼,但部分首位為“2”~“8”的號碼被用作全國和省內智能業務的接入碼。并要求除目前已經用作業務號碼的用戶號碼外,該規劃中用作用戶號碼的號碼資源不能用作業務號碼。關于用作智能業務接入碼的具體規劃詳見下表2-1,表中分為全國使用的智能業務的接入碼(為P=2~8,Q=0,R=0))和省內使用的智能業務的接入碼(為P=2~8,Q=0,R=1~9)兩種規劃;另外,原來由中國電信使用的記賬卡呼叫業務接入碼300本次仍然規劃為備用。
表2-1:智能業務接入碼(全國/省內)的具體規劃
2、國際智能業務的編號規劃
在2017年版的《電信網編號計劃》中,另外還規劃了與國際智能業務相關的編號,包括國際智能業務路由碼(011)和國際直撥被叫付費、話務員受話付費和國際卡業務(108、109)等,具體規劃情況詳見下表2-2。國際智能業務來話路由碼的結構為011X1X2(X1,X2=0~9),其中X1作為運營商的標識,X2作為業務類別的標識。
表2-2:國際智能業務的編號規劃
三、智能業務的編號使用
在2017年版的《電信網編號計劃》中,給出了國內智能業務號段(業務接入碼+數據庫標識碼KN1N2)的歸屬使用情況和國際智能業務來話路由號碼的分配情況,分別詳見下表3-1和3-2中(截止時間為2016年8月31日)。我國智能網業務號段的最新分配情況,請登錄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http://miit.gov.cn/)或電信網碼號管理系統(http://miinac.gov.cn/)查詢。
表3-1:智能網業務號段(業務接入碼+數據庫標識碼KN1N2)歸屬情況
表3-2:國際智能業務來話路由號碼的分配情況
欲進一步了解2017年版《電信網編號計劃》其他編號內容的請進入。
欲更多了解ITU-T智能網標準體系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