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_日本高清久久_天天操天天干天天摸_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歡迎來到通信人在線![用戶登錄] [免費注冊]

惡意代碼及演化和傳播趨勢

瀏覽:3772  來源:通信人在線  日期:2009-03-24
 

惡意代碼泛指所有不懷好意的程序代碼,包括計算機病毒、“蠕蟲”病毒、特洛伊木馬和黑客后門。

1、惡意代碼的演化

計算機惡意代碼有一個演化過程,這一過程與全球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發展有密切關系。Microsoft的操作系統一直是惡意代碼發展的主要平臺,這里以時間為主線對在該平臺上惡意代碼的演化進行分析。在過去的10多年中Microsoft主要推出了4大操作系統:MS-DOS16位的Windows 3.132位的Windows 9x/NT/200064位的Windows XP

1987~1993:這時,個人計算機盛行及網絡處于萌芽階段,磁盤是主要的交換媒介。計算機則是采用8086/8088CPUXT80286AT機為主。處于這個信息爆炸年代,加上版權保護觀念尚未普及,一套計算機軟件往往一傳十、十傳百,這也是造成開機型及DOS文件格式病毒快速蔓延的主要原因。

1993~1995:繼MS-DOS之后,16位的操作系統Windows 3.1占領了市場,由于Windows 3.1操作系統需要在MS-DOS環境下激活,所以除了原有開機型及DOS文件型病毒仍具威脅外,專門針對Windows 3.1操作系統設計的NE格式的計算機病毒也在這個時期問世。

1996~2001:隨著Microsoft 32位操作系統的推出,宏病毒、PE格式的32位病毒、VBScript等惡意代碼紛紛出籠,而且這些惡意代碼大都具有編寫容易、影響普遍的特點。計算機病毒的作者還大量使用了“變體引擎”、壓縮和加密等技術,以使程序很難被破解和偵察。

2002至今:隨著Microsoft 64位操作系統的推出,操作系統的網絡功能大大增強,Web服務器和網絡瀏覽器普及很快,公共網關接口(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腳本使用機會大大增多,而CGI腳本經常是安全漏洞的來源。因為CGI腳本的功能是很強的,能夠做以下事情:在主機上進行讀和寫、使用用戶設置的權限執行等。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惡意代碼的進化過程和操作系統有著密切關系。隨著操作平臺的發展,惡意代碼的功能及影響層面與日俱增。

2、惡意代碼的傳播趨勢

在計算機惡意代碼造成的危害中,“傳播媒介”一直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PE_CIH的危害再大,也只能通過單部計算機進行傳播,影響較小。而借助于電子郵件傳播的W97M_MALISSA.ATROJ_SIRCAM.A惡意代碼可以在一周內侵害全球數以萬計的計算機。就傳播的速度而言,電子郵件快于局域網,而局域網快于磁盤。目前DOS文件型和開機型病毒幾乎已經絕跡,以局域網為傳播媒介的惡意代碼也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借助于網絡進行傳播的電子郵件類型的惡意代碼。除了郵件以外,點對點的傳播方式也值得引起人們的重視。由于網絡的普及,許多人的計算機已經處于隨時聯機的狀態,未來惡意代碼的傳播可能不必通過第三者(如文件服務器、郵件服務器)而直接傳播至各主機。

3、惡意代碼類型

在因特網上的計算機,除了容易遭受黑客攻擊外,還存在如表1所示的4種惡意代碼的入侵威脅,它們的主要特性分別敘述如下。

14種惡意代碼的特征

1)計算機病毒:它是一個自復制的計算機程序,能夠把自身添加到可執行文件或磁盤上的系統區域中。當使用者執行已感染病毒的文件或者啟動帶有病毒的磁盤時,病毒就會傳播出去。計算機病毒是否會在某一特定日期發作破壞系統,這要看該病毒是如何編寫的。

2)“蠕蟲”:它并不是另一個程序的一部分,它自身由一對獨立的程序組成,分別稱作主程序和矢量程序。一旦它們在因特網上的一個或更多個主機上被激活,主程序就自動收集主機、網絡和用戶信息,并使用這些信息和利用主機的系統軟件存在的缺陷,首先通過局域網、互聯網或者電子郵件派遣矢量程序進入其他機器,在矢量程序探明情況并成功完成入侵以后,再通過網絡傳播主程序,然后復制的新“蠕蟲”(包括主程序和矢量程序)將采用同樣的方法嘗試感染其他機器。

3)特洛伊木馬:偽裝型木馬是隱藏在執行合法功能的大型程序中一段惡意程序。網絡傳播型木馬由兩個程序組成,分別稱作服務器端程序和客戶端程序。其中服務器端程序是安裝在入侵的計算機上,而客戶端程序是安裝在攻擊者的計算機上。

4)黑客后門:是攻擊者創建能迅速重新獲取訪問權的機制。它通常采用遠程shell 訪問,即攻擊者在目標系統緩沖區建立執行代碼,并能遠程控制它并執行。

百度云服務器
© 2004-2025 通信人在線 版權所有 備案號:粵ICP備06113876號 網站技術: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