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線是每個家庭最為普及、覆蓋范圍最為廣闊的一種物理媒介,遠遠超過有線電視網絡甚至電話線路的覆蓋面。因此,利用電力線實現高速數據通信的技術得到了國內外許多通信工程師的青睞。下述簡要介紹PLC技術在國內外的初期研究與發展情況。
一、國際情況
許多國家的研究機構紛紛開展了高速電力線通信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最早英國的Norweb通訊公司,隨后是美國的Intellon、Inari(Intelogis)公司,以色列的ITRAN、Main.Net公司,韓國的Xeline公司,瑞士的ASCOM公司,德國的Polytrax公司,西班牙的DS2公司等,產品的傳輸速率也從1Mbit/s發展到2、14、24Mbit/s,甚至200Mbit/s。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04年年底,PLC的試驗網絡已遍及歐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后來,國際上研制了專用的PLC調制解調芯片。主要有以色列Itran公司2.5Mbit/s的芯片、美國Intellon公司14、54、85Mbit/s芯片、西班牙DS2公司45Mbit/s和200Mbit/s芯片。其中,美國Intellon公司的14Mbit/s芯片應用最為普遍,大部分PLC系統都是基于該芯片開發的,法國Spidcom公司也開發了224Mbit/s芯片。
1、英國
英國聯合電力公司的子公司Norweb通訊公司在1990年開始對高速電力線通信進行研究。1995年,該公司又與加拿大Nortel(北電網絡)公司聯手,共同開發這項新技術。1995~1997年的兩年間,Norweb和Nortel公司已經成功地在英國曼徹斯特對20個居民用戶進行了PLC上網試驗,其中還包括話音服務。1997年10月,這兩家公司聲稱已經解決了電力噪聲等問題,取得了電力線載波技術的重大突破,利用新開發的數字電力線DPL(Digital Power Line)載波技術,實現了在低壓配電網上進行1Mbit/s速率數據傳輸的遠程通信,欲將四通八達的電力線轉化為信息高速公路,并在1998年3月25日,成立合資公司NOR.WEB,進行該技術的市場推廣。
2、德國
在PLC寬帶接入商用化運營方面,走在前列的是德國公司,早在2001年4月,德國就通過了允許在電力線上經營Internet服務和電信服務的法令。2000年5月,德國RWE開始采用瑞士ASCOM公司的產品為埃森的電力用戶提供電力線數據服務,傳輸速率達到2Mbit/s。收費方式為每月訪問的數據量在250MB以內時,用戶需支付22歐元。截至2001年10月,RWE電力線通信公司大致安裝了1500個電力線上網用戶。
在德國的曼海姆,當地的能源公司MVV采用Main.Net公司的產品進行了商用化運營實驗,并為此成立了合資公司PPC(Power PLUS Communications AG)。PPC可以為每個終端用戶提供0.35~1.2Mbit/s的帶寬,典型小區的用戶數為250到300戶,最大傳輸距離為500米,典型傳輸距離為150~180米。PPC推出的PLC服務品牌為“VYPE”,用戶只要交納119歐元的初裝費,就可得到一個用戶終端、5個郵件地址和5兆的網頁空間。普通家庭的月租費為14.90歐元,每兆字節的收費為3.3歐分。包月家庭用戶每月的費用為24.90歐元。
3、歐盟與美國
歐盟為促進PLC技術的發展,從2004年1月1日開始,啟動了一個稱之為OPERA(Open PLC European Research Alliance)的計劃,旨在聯合歐洲的主要PLC研究開發力量,致力于制定歐洲的PLC統一技術標準、推動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并將PLC作為實現“eEurope”(信息化歐洲)的重要技術手段。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一直在鼓勵啟用新的基于現有設施的寬帶平臺,促進美國的寬帶業務。2004年2月12日,FCC批準對某些技術規則的修改意見,目的是通過促進電力線寬帶接入技術的推廣應用,把美國電力網的巨大潛力利用起來。美國、歐洲許多大的電力企業也積極進行中壓及低壓PLC試驗,美國的Cinergy等17家電力企業、德國、奧地利、西班牙等15個歐洲國家的32個電力企業建立了PLC試驗網絡,有的還進行了PLC商業化運營。
4、亞洲國家
亞洲開展PLC研究和試驗的國家和地區除中國大陸外,還有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日本對PLC的態度,經歷了從初期懷疑否定、到開放試驗、直至今日的積極推動的三個階段。目前日本的東京電力、新加坡電力、香港中華電力等建立了一定規模的試驗網絡。我國是世界上較早開展PLC技術研究和寬帶接入應用的國家,并在此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國家電網公司領導高度重視PLC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多次設立了研究PLC技術的科技項目,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福建電力試驗研究院、深圳國電科技公司及北京意科公司進行PLC技術、產品的研究與開發,采用國外芯片,先后生產出了傳輸速率為2、14、45、200Mbit/s的低壓PLC產品以及14、45Mbit/s中壓PLC產品。
二、我國情況
1、初始階段
為了推進PLC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國電通信中心自1999年開始跟蹤國內外PLC技術的發展,在2001年成立了PLC領導小組,下設PLC技術推進辦公室,負責全國電力系統PLC技術研發試驗的統一組織和協調工作。先后多次到國外對PLC技術的應用與標準化制定進行考察和調研,分別參加了在歐洲、美國和香港召開的PLC專題國際會議,引入國外產品進行試驗。由于我國低壓配電網的網絡結構、負荷特性、供電方式和國外有很大的不同,國外已有的產品需要根據我國配電線路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才能使用。PLC辦公室與相關國外技術人員共同針對中國配電網的結構特點,研究并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確定了多種試驗方案,建立了PLC家庭模擬實驗室。2001年底,開通了我國第一個以電力線為傳輸介質的PLC寬帶接入Internet試驗小區;2002年3月,引進歐洲PLC產品進行語音傳輸試驗,在我國第一次實現了利用電力線同時上網和打電話;2002年5月,采用國內電力系統研制的產品,開通了第一個由國內電力系統自主研發的PLC寬帶接入系統。
2、試驗階段
小規模產品試驗成功之后,為了進一步驗證PLC產品在中國的實用性,國電通信中心分別在北京的居民小區、學校、賓館飯店等場所進行了大規模電力線寬帶接入試驗。主要研究在不同配電網結構中,PLC產品的藕合方式和組網模式,如何建立施工規范,并對不同國家的產品進行測試。在改進、完善擴大規模后,驗證同一網絡不同制式設備的兼容性和穩定性。隨后,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PLC試驗網絡,建立了PLC網管、計費運營系統,研究其盈利模式,探索PLC在中國商業化運營的可行性。截止到2005年5月底,僅在北京地區,電力線寬帶接入試驗網已覆蓋500多個居民小區,接入樓宇近4000棟,開通用戶40000余戶,并以每月開通3000多戶的速度推進。有的用戶已經試用三年多,對上網速率和穩定性均表示認可。
在試驗網運行成功的基礎上,為了早日實現商業化運營,國電通信中心積極配合國家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測試機構和國家電磁兼容認證機構,對已開通的PLC試驗網進行了相關測試。測試證明PLC網絡作為一種寬帶接入方式,在網絡功能、傳輸性能等方面基本滿足用戶駐地網的要求;在電磁兼容方面,PLC試驗網絡的傳導騷擾和輻射騷擾均符合國內和國際上的相關標準。
隨著低壓PLC技術的突破以及應用的深入,中壓PLC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研究表明,地埋中壓電纜的信道特性不亞于同軸電纜。如果能夠解決在中壓配電線路上傳輸高頻信號所遇到的一些特殊問題(如補償電容旁路,阻抗匹配等),就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用中壓配電網作為(骨干)通信網,還可以為廣大農村用戶提供一種節省投資的新的通信傳輸方式。
欲進一步了解電力線通信(PLC)系統介紹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