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一個巨大的能源,每年向地球輻射大量的光能,這種光能可以用光電變換器變換成電能。在正對太陽的每一平方米的地球表面上,能接收到1kW左右的太陽能。太陽輻射的大部分是光能(高能光子),這種光能可以用光-電轉換器轉換成電能。
一、太陽電池的種類
光-電轉換器有兩種:一種是光-伽伐尼電池,即光化學電池;另一種是光生伏特電池。常用的是光生伏特電池。對于光生伏特電池,目前,因材料、工藝等一系列問題,實際生產并應用的有硅太陽電池、砷化鎵太陽電池和硫化鎘太陽電池等。硅太陽電池應用較為普遍,這三種電池的特點詳見下表1-1。
表1-1:太陽電池的種類及特點
二、硅太陽電池
1、硅太陽電池工作原理
硅太陽電池是一種pn結型半導體器件,其結構如圖2-1-1所示。pn結位于和太陽電池受光表面平行的平面內,pn結越淺,復合損耗越小,輸出電流越大。為了提高太陽電池的效率,上電極(負極)采用柵狀結構,以縮短載流子經過n層的距離,減小n層電阻。一般說來,太陽電池采用柵狀電極后,轉換效率可提高1.5%~2%;另外,在受光面上,還蒸發或濺射了一層很薄的天藍色的一氧化硅膜,該膜具有防反射作用,因此通常稱為防反射膜。此外,一氧化硅膜還能增加光的透射率,所以稱為增透射膜。增透射膜能使電池對有效入射光的吸收率達到90%以上,使太陽電池的短路電流增加25%~30%。
圖2-1-1:硅太陽電池結構
硅太陽電池是根據光生伏特效應而制成,這種效應就是pn結在光照射下會產生電動勢。如圖2-1-2所示,當pn結處于平衡狀態時,在pn結處有一個耗盡層,其中存在著勢壘電場,該電場的方向由n區指向p區。當陽光照射到pn結區時,硅原子受激發而產生電子-空穴對,在勢壘電場的作用下,空穴流向p型區,電子流向n型區,因此n區有過剩的電子,p區有過剩的空穴,結果在pn結附近形成與勢壘電場方向相反的光生電動勢。光生電動勢的一部分抵消了勢壘電場;另一部分使p區帶正電,n區帶負電,因此在p區與n區之間產生光生伏特電動勢UOC。當外電路開路時,光生伏特電勢UOC即為光照時的開路電壓;當外電路短路時,太陽電池就會產生與入射光強成正比的短路電流。
圖2-1-2:pn結光生伏特效應
2、硅太陽電池的等效電路和伏-安特性
硅太陽電池的理想等效電路由光產生的電流源和二極管組成,如圖2-2-1(a)所示。在陽光照射下,當太陽電池接通負載并達到穩定狀態后,流入負載的電流IR和負載兩端的電壓UR的關系為下式,式中符號的含義詳見下表2-2。
IR = IL-I0(eQUR/KT-1)
圖2-2-1:硅太陽電池的等效電路
表2-2:式中符號的含義
根據該公式可以做出太陽電池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2-2-2所示。在電阻負載時,負載線為一直線,其斜率由負載電阻的大小決定。負載線與伏-安特性曲線的交點M(UR,IR)稱為負載工作點,負載電阻RL從電池獲得的功率為:PR =IR UR。IR UR乘積相當于圖中矩形陰影的面積,能使矩形面積為最大的負載電阻值稱為最佳負載。最佳負載能夠從太陽電池獲得最大輸出功率。
圖2-2-2:硅太陽電池的伏-安特性
三、太陽電池的主要特性
1、入射光強響應特性
入射光強與開路電壓UOC和短路電流ISC的關系如圖3-1-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路電流ISC和入射光強成正比,而開路電壓UOC與入射光強的對數成正比。
圖3-1-1:入射光強與開路電壓及短路電流的關系
入射光強為不同數值時,太陽電池的輸出電壓與輸出功率的關系曲線如圖3-1-2所示,顯然,獲得最大輸出功率時,太陽電池的輸出電壓明顯地受入射光強的影響。入射光強為100mW/cm2時,太陽電池的電壓、電流與輸出功率的關系曲線如圖3-1-3所示。當電壓低于4V 時,輸出功率減少,而電流基本上保持恒定。可見,太陽電池是比較理想浮充電源。
圖3-1-2:不同入射光強時輸出電壓與輸出功率的關系
圖3-1-3:電壓、電流與輸出功率的關系
2、負載電阻特性
太陽電池的工作電壓隨負載電阻變化而變化。在入射光強為100mW/cm2時,輸出功率、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與負載電阻的關系如圖3-2所示。當負載電阻約為50Ω時太陽電池可輸出最大功率。根據這一特性,可設計出各種用途的太陽電池供電系統。顯然,獲得最大輸出功率時,太陽電池的輸出電壓明顯地受入射光強的影響。入射光為100mW/cm2時,太陽電池的電壓、電流與輸出功率的關系曲線如圖3-1-3所示。
圖3-2:負載電阻與輸出功率、電壓及電流的關系
3、溫度特性
最大輸出功率Pmax、開路電壓UOC以及短路電流ISC與溫度的關系如圖3-3所示。開路電壓以-20mV/℃的速率變化(負溫度系數),而短路電流則以2×10-3A/℃的速率變化(正溫度系數)。當溫度在0℃以上時,最大輸出功率以0.3~0.4%/℃的速率遞減。
圖3-3:最大輸出功率、開路電壓及短路電流與溫度的關系
4、光靈敏度
硅太陽電池組合板的光譜特性如圖3-4所示,最高光譜靈敏度在0.7~0.9μm之間,即在近紅外線至紅外線的光譜范圍內。
圖3-4:硅太陽電池組合板的光譜特性
四、太陽電池的組裝方式
太陽電池的組裝方式有平板式和聚光式兩種。
1、平板式
在使用中,為了滿足負載要求的輸出功率,首先要把各種規格的太陽電池串聯組裝成組合板,然后再將組合板組裝成陣列。關于組合板和陣列的含義詳見下表4-1。為了防止夜間蓄電池電流饋入太陽電池,需在陣列中架裝設隔離二極管。當陣列最大輸出電流時,陣列連線的電阻壓降應小于0.3V,故在選擇陣列間的連線時應采用截面較粗的電纜。
表4-1:組合板和陣列的含義
陣列結構架可用標準鋁型材或鋼型材制作,這些材料不僅價格較低,而且還具有足夠的鋼度。為了避免腐蝕,材料的表面必須經過熱處理。結構架還應有調節支架,以便用戶調節陣列的傾斜,以獲得最大輸出功率,或者在需要時,可按季節調節陣列的角度。
對于通信用太陽電池方陣容量的計算方法在GB 51194中給出了規定,欲詳細了解的請進入。
2、聚光式
為了降低硅太陽電池供電系統的成本,除了采用成本較低的材料和簡單的工藝制造太陽電池外,還可以采用聚光式太陽電池系統。聚光式太陽電池系統由聚光電池陣列、支承座和光電自動控制裝置三大部分組成。聚光電池單元由菲涅耳透鏡、太陽電池和散熱器組成。菲涅耳透鏡可采用有機玻璃、有機碳酸脂及聚氯乙烯等塑料制成。聚光電池在高光強下工作,輸出電流較大,為了減少串聯電阻引起的電壓降,聚光電池的串聯電阻應盡可能小,以保證電池有較高的輸出功率。光電自動控制裝置由傳感器、控制箱和電動機組成,通過這種裝置,太陽電池可以自動跟蹤太陽光,以獲得最大輸出功率。
欲進一步了解通信用太陽能供電系統介紹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