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_日本高清久久_天天操天天干天天摸_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歡迎來到通信人在線![用戶登錄] [免費注冊]

機房環境對通信設備運行的影響表現

瀏覽:8189  來源:通信人在線  日期:2020-03-02

為確保通信設備能夠長期安全、穩定、可靠地運行,降低由于環境因素而造成的設備故障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在項目設計和日常設備維護時,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改善機房環境條件,使設備達到所規定的基本要求。所說的通信機房環境一般應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電磁輻射、靜電和接地等因素。

一、溫度對設備運行的影響表現

分為溫度的影響和溫度變化率的影響。

1、溫度對設備運行的影響表現

溫度是通信設備能否長期可靠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將對設備的運行產生不利影響。其具體表現在如下表1-1所示。

1-1:溫度對通信設備運行影響的表現

因此,通信機房應安裝通風、空調設備,使室內的溫度長期保持在設備運行要求的范圍。另外,一般通信設備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要求分為:儲藏溫度(設備出廠到安裝投運期間)、長期工作溫度、短期工作溫度(如:-5~5或45~55的短期工作時間應限制為連續不超過48小時和每年累計不超過15天)等。溫度的測量值,通常是指在地板以上2米和設備前方0.4米外測量的數值(機架前后沒有保護板時側量)。

2、溫度變化率對設備運行的影響表現

溫度變化率對設備運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組成通信設備的各部件的熱容量上。由于材質、體積的不同,各部件的熱容量相差很大,因此,其對溫度變化率的敏感程度也就各不相同。熱容量愈大,器件特性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就愈大;熱容量愈小,器件特性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就愈小。同時,當溫度急劇變化時,由于熱脹冷縮效應而在各個部件上產生的應力也將相差很大,這對設備的機械結構將產生不利影響,嚴重時可導致電路板開裂、元器件脫焊等事故。

因此,機房應采取適當的恒溫措施,避免室內溫度的變化過于劇烈,通常要求每小時溫度的變化應控制在上下不超過5℃。

二、相對濕度對設備運行的影響表現

相對濕度對通信設備運行的影響表現如下表2-1所示。因此,機房應安裝適當的除濕或加濕設備,使室內的相對濕度長期保持在要求的范圍之內。另外也可分為儲藏、長期(通常為5%~65%之間)和短期(如:5%以下或65%~95%的短期工作時間應限制為連續不超過48小時和每年累計不超過15天)等要求。濕度的測量值,通常是指在地板以上2米和設備前方0.4米外側量的數值(機架前后沒有保護板時測量)。

2-1:相對濕度對通信設備運行的影響的表現

三、空氣潔凈度對設備運行的影響表現

機房空氣潔凈度對通信設備運行的影響表現為:1)當機房空氣中的灰塵粒子濃度過高時,它們就會被大量吸附在電子元件和集成電路的表面上,降低其散熱能力,嚴重時將將被燒毀;當元件內落入導電塵埃后,會使元件間的絕緣性能下降,嚴重時將造成短路事故。2)當機房空氣中的化學活性物質對通信設備的影響也相當大,例如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濃度過高時會腐蝕通信設備,造成接觸不良或短路等事故;一氧化碳濃度過高時會引起爆炸等。

為此,機房空氣潔凈度應包括兩個方面的指標,一是機械活性物質的濃度,二是化學活性物質的濃度。通常機房應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保證機房滿足以下要求:1)無爆炸、導電、導磁性及腐蝕性塵埃。2)機械活性物質的濃度符合表3-1的要求。3)化學活性物質的濃度符合表3-2的要求。

3-1:機械活性物質的濃度的要求

3-2:化學活性物質的濃度的要求

微觀環境決定了絕緣上污染的影響(但是,當考慮微觀環境時必須還要考慮宏觀環境)。通信設備小的電氣間隙可由小的固體微粒、灰塵和水完全跨接,潮濕時這些微觀環境的污染具有導電性。由臟水、煙灰、金屬或碳灰引起的污染本身就具有導電性。因此當污染可能在微觀環境出現時,必須要規定最小的電氣間隙。為了評定電氣間隙的距離,國家標準GB/T 16935.1確立了4級微觀環境的污染等級,具體詳見下表3-3。對外殼、裝封或密封條的有效使用可考慮作為減少絕緣污染的措施,當設備發生冷凝現象或如果正常使用自身會產生污染,則這些減少污染的措施是無效的。

3-3:微觀環境的污染等級

四、電磁輻射對通信設備運行的影響表現

電磁干擾對通信設備的運行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到設備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當干擾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很容易造成通信串音、阻塞、誤碼、中斷等故障,嚴重時還將導致軟件運行混亂甚至損壞機器設備。此,機房應采取適當的屏蔽、保護措施,降低外部電磁環境對機房內部的干擾和機房內各設備之間的互相干擾。通常情況下應滿足的電磁指標詳見下表4-1

4-1:通信機房應滿足的電磁指標

一般通信機房引入的電磁干擾的干擾源包括:輸電線路電暈放電、變壓器的電磁輻射、開關電源設備的電磁輻射、大型設備操作所引起的電網波形畸變、空間射頻、地球磁場、外來輻射等。這些干擾以電容耦合、電感耦合、電磁波輻射、公共阻抗(包括接地系統)和導線(電源線、信號線和輸出線等)的傳導方式對通信設備產生干擾。

五、靜電對通信設備運行的影響表現

靜電對通信設備具有很大的危害,由于靜電電壓的瞬時值往往高達數千甚至上萬伏特,當其與采用CMOS工藝等靜電敏感的電子器件(如大規模集成電路)接觸放電時,往往造成該類器件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壞,嚴重危及設備的安全運行。有關資料表明,在損壞的插件板中,有60%是由靜電所造成的。此外,靜電還能引起軟件故障,能使電子開關失靈。表5-1給出了各種元器件對靜電損壞的靈敏度。

5-1:各種元器件對靜電損壞的靈敏度

機房產生靜電的原因是由于人體平均電容量大約為200pF,人在行走時,相當于帶電體之間的相對運動而產生靜電。人體帶電的多少與其所穿服裝的材料、地板材料、材料表面狀態、室內溫/濕度、人行走時的快慢等因素有關。例如,穿防靜電服裝比穿化纖服裝時所產生的靜電荷就少;又如,在地板接地良好、室內濕度高時,人體產生的靜電荷就少,反之則靜電荷就多。5-2給出了三種不同情況下40秒內人體電壓的上升趨勢,超過12kV就被認為是危險區,圖5-1給出了靜電反映時間圖。

5-2:不同情況下人體所帶的靜電電壓

5-1:靜電反映時間圖

絕緣材料能積聚靜電,導電材料則不能。絕緣材料包括塑料地板、尼龍和化纖地毯、皮鞋、塑料制鞋、化纖工作服以及低濕度環境(干燥環境)。對于60%以上濕度環境,半導電材料的地板、水泥地板等都是良好的防靜電環境。

從表5-1和表5-2可以看出靜電對器件的危險性。此外,如果工作人員在沒有防靜電措施的房間里走動,超過12秒就會產生12kV以上的靜電,這時如果立即觸摸電子設備將對設備產生很大的危害。

六、接地系統對通信設備的運行的影響

規范而良好的接地是通信設備穩定、可靠運行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它在保障人身安全、預防靜電干擾、電磁干擾、雷電干擾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為此,現在通信機房有條件時盡量采用聯合接地方式,即設備的工作地、保護地以及防雷接地共用一組接地體的集中接地方式,接地電阻值應≤1歐姆。接地導線的要求為各接地線的截面積應根據可能通過的最大電流負荷確定,應采用良導體導線(如銅導線),并不能使用裸導線布放。

依據YD/T 1051的規定,接地系統是通信電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欲了解各類通信局(站)接地系統要求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相關通信機房環境條件要求的請進入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助學
© 2004-2025 通信人在線 版權所有 備案號:粵ICP備06113876號 網站技術: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