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數字傳輸的性能指標(PO)主要體現在誤碼性能指標(EPO,Errored Performance Objective),也稱差錯性能。ITU-T將EPO分為兩類:一是數字通道的誤碼性能,即規定高速數字通道的誤碼性能,是由ITU-T建議G.826所規定的。二是數字連接的誤碼性能,即規定由節點和通道構成的連接的誤碼性能,是由ITU-T建議G.821所規定的。
欲詳細了解ITU-T建議G.821所規定誤碼性能的請進入。
一、概述
研究誤碼性能的網絡性能指標的HRX是由多個N×64kbit/s的數字通道構成。在實際場合,64kbit/s通道是由更高比特率的數字通道所運載。高比特率業務的開發,也要求提供符合要求的高比特率通道。因此規定高比特率數字通道誤碼性能指標就成為十分必要。高比特率通道是由高比特率的傳輸系統所構成,因此規定高比特率數字通道誤碼性能指標的目的是用于導出傳輸網中設備的設計指標(DO)。
ITU-T建議G.826《國際恒定比特率數字通道和連接的端到端誤碼性能參數指標》,是1993年11月第1次發布,后經過1996、1999和2002年的修訂,現在是它的第四個版本。它規定了工作在一次群速率或高于一次群速率的數字通道的誤碼性能事件、參數、指標和分配。這些通道可以是基于PDH、SDH或其它的傳送網。它是通用的,它規定的通道參數和指標與提供通道的物理傳送網無關。這些性能指標應適用于包括光纖、數字無線接力、金屬電纜及衛星傳輸系統。為使開業務(In-Service)測量方便,參數的定義是以塊為基礎的,并相應定義了誤碼性能的事件和參數,確定一次群和高于一次群速率國際數字通道端到端的誤碼性能指標。以下對基于G.826的數字通道誤碼性能指標做以簡要介紹,欲詳細了解的請查閱附件1。
附件1:ITU-T G.826建議書(2002版)
二、假設參考數字通道(HRDP)模型
ITU-T建議G.826定義了基群及基群以上恒定比特業務的假設參考數字通道(HRDP或HRP)。G.826規定全程端到端的HRDP,即兩個用戶(通道端點)間的國際最長HRDP為27500km,具體詳見下圖2。其中配置包括兩個終端國和最多四個中間國,每個中間國可具有一或兩個國際接口局(入局或出局)。圖中PEP為通道端點(Path End Point);IG為國際接口局(International Gateway)。
圖2:ITU-T建議G.826定義的全程端到端HRDP
三、誤碼性能的事件和參數
ITU-T建議G.826 與G.821不同,它定義的事件和參數引入了碼組(塊)的概念。G.826定義的誤碼性能事件主要有:誤碼塊(EB)、誤碼秒(ES)、嚴重誤碼秒(SES)和背景塊誤碼(BBF)。G.826定義的誤碼性能參數主要有:有誤碼秒比(ESR)、嚴重誤碼秒比(SESR)和背景塊誤碼比(BBER)。
欲詳細了解ITU-T建議G.826定義的誤碼性能事件和參數的含義的請進入。
四、誤碼性能指標
ITU-T G.826建議的全程端到端(27500km)誤碼性能指標不同的版本有所不同,表4-1是早期版本的指標規定;在后來版本中又對表4-1進行了修正和補充,詳見下表4-2;2002年版的指標規定詳見下表4-3(表1/ G.826)。從這幾張表看,其指標及表述是不盡相同的。
表4-1:早期版本G.826建議的全程端到端誤碼性能指標
表4-2:過渡版本 G.826建議的全程端到端誤碼性能指標
表4-3:2002版本 G.826建議的全程端到端誤碼性能指標
溫馨提示:在2000年3月,ITU-T通過了G.828建議《國際恒定比特率同步數字通道的誤碼性能參數與指標》。按照ITU-T建議所述,G.826建議適用于PDH通道以及SDH通道,但使用的是2000年3月以前生產的SDH設備;而G.828建議則適用于基于SDH系統(2000年3月以后)的數字傳輸通道。G.826建議與G.828建議的異同詳見下圖4。ITU-T G.828建議的全程端到端(27500km)誤碼性能指標詳見下表4-4。
圖4:G.826建議與G.828建議的異同
表4-4:G.828建議的27500km全程端到端誤碼性能指標
在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033-2016中有如下的解釋:高比特率數字通道包括一次群速率和高于一次群速率的PDH數字通道和SDH恒定比特速率的同步數字通道。G.826規定了工作在一次群速率或高于一次群速率的PDH數字通道的誤碼性能事件、參數、指標和分配。它是通用的,它規定的PDH通道參數和指標與提供通道的物理傳送網無關。符合G.826性能規范的通道在大多數情況下將保證N×64kbit/s連接達到G.821的要求。G.826是設計高于一次群速率的PDH傳送網誤碼性能唯一需要的規范。而G.828規定了恒定比特率SDH同步數字通道的誤碼性能事件、參數、指標和分配。它規定的SDH通道參數和指標與提供通道的物理傳送網無關,是通用要求。在大多數情況下,符合G.828性能規范的通道將保證所承載的連接符合G.821和G.826的要求。G.828是設計恒定比特率的SDH傳送網誤碼性能唯一需要的規范。
五、HRP端到端誤碼性能指標的分配策略
HRP國內和國際部分的邊界規定在國際接口局(IG),對一次群速率以上通道相應于IDTC(國際數字傳輸中心)或PEP(通道終點)。IG可用于計算通道的長度及其配額。IG總是以陸地為基礎的設備,物理地存在于終端國家和中間國家。依據ITU-T G.826建議,把全程端到端(27500km)誤碼性能總指標的分配策略詳見下圖5。分配策略考慮了通道的長度和復雜性兩方面,它適用于每個參數。分配配額包括HRP終端國部分和HRP國際部分兩部分策略,具體詳見下表5。
圖5:全程端到端(27500km)HRP誤碼性能總指標的分配策略
表5: G.826建議的終端國部分和國際部分的配額策略
六、我國高比特率通道的誤碼性能配額
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033《傳輸性能的指標系列》給出了HRP我國國內段的EPO的下述分配。
我國的假設參考數字通道(HRP)采用ITU-T G.826中的HRP,使設備具有國際同等水平,從而滿足國際通信的要求,如圖6-1所示。同時,由這些設備構成的通道將能滿足規定的傳輸網的性能指標,從而支持我國N×64kbit/s數字連接達到的規定的誤碼性能及開放高比特率業務。這些通道將能用于支持諸如電路交換、分組交換和租用線業務。這些性能指標應適應于包括光纜、數字無線接力、金屬電纜及衛星傳輸系統。
圖6-1:國內最長假設參考通道
誤碼性能總配額包括兩部分,即基于復雜性的塊配額和基于通道長度的配額。基于復雜性的塊配額,在國際部分包括終端國的1%和中間國2%都將分配給網絡的復雜性。對于終端國部分(從IG到PEP部分),17.5%同樣也應分配給網絡的復雜性。
HRP的國內部分除了接入網部分外,尚有相應于支持HRX的高級部分及中級部分的通道。確定HRX高級部分通道的配額時應當考慮一個國家的通道(至少是HRX高級部分的通道)在國際通信接續中既可能作為終端國的通道又可能作為中間國的通道。我國的電信網已經是這樣規劃和設計的。因此對這一部分通道(如圖6-2中的DC1~DC1和DC1~ISC平面上)就應同時支持上述兩種用途,其通道指標要達到上述兩種情況下要求高的一種。即DC1~DC1和DC1~ISC平面上的通道應按照中間國復雜性的規定不超過2%。這樣用于支持中級部分的通道尚有7.5%。考慮到HRX中級部分的通道長度不足1000km,包括長度配額1%/500km后,對任何傳輸媒質和復用技術當可認為足夠使用。
圖6-2:國內最長假設參考連接
基于通道長度的配額為每500km分配1%。為此對圖6-2所示通話連接各部分的高比特率通道誤碼指標分配如表6所示。
表6:我國高比特率通道的誤碼性能配額
欲進一步了解誤碼性能投入業務(BIS)及維護指標和限值介紹的請進入。
362.8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