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對于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確保電子信息產業穩定發展,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國務院于2009年04月15日頒布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發 [2009] 7號),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規劃期為2009~2011年。
欲更多了解電子信息產品的分類目錄介紹的請進入。
一、《規劃》的出臺背景
《規劃》是2008年11月26日,國務院第37次常務會議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制定的重點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它事實上是一個三年(2009~2011)發展行動規劃。由于過去二十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對于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6.3萬億元,工業增加值1.5萬億元,占GDP比重約5%。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然而,其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等深層次問題仍很突出,產業發展正處在從速度規模型向創新效益型轉變的關鍵時期。特別是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出口形勢急轉直下,投資增速放緩,企業經營面臨較大困難。未來3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穩定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的調整和振興,是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一項緊迫任務。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保持電子信息產業的平穩快速發展,制訂并實施《規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規劃》的內容簡介
《規劃》的內容是由下述五部分構成:電子信息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產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政策措施;規劃實施。若要詳細了解其社會公開版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
附件:《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發 [2009] 7號)
1、《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
《規劃》提出兩個方面的目標,一是保穩定,促發展,重點強調產業調整和振興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繼續發揮電子信息產業在帶動經濟增長、穩定就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調結構,謀轉變,重點強調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進展?!兑巹潯纺繕送怀隽讼到y性、預期性、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并對定量指標進行了全面測算。三年內實現的具體目標詳見下表2-1。
表 2-1:《規劃》提出的目標
2、《規劃》部署的重大任務
《規劃》提出今后3年,電子信息產業要重點圍繞9個領域,實現確保骨干產業穩定增長,突破戰略性核心產業,通過新應用帶動新增長三大任務,3大任務與9個領域詳見下表2-2-1的概述。與“十一五”規劃不同,《規劃》提出的三大主要任務并未對電子信息產業所有領域進行全面部署,主要是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主線出發,根據行業特點,分類提出產業調整和振興的基本路徑。《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在專用設備儀器、電子材料等方面,還將與裝備制造等行業的調整和振興進行有機銜接。
表 2-2-1:《規劃》部署的主要任務
值得說明的是,在三大任務的9個領域中,還部署了6項重大工程的實施:集成電路升級;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產業新跨越;數字電視電影推廣;計算機提升和下一代互聯網應用;軟件及信息服務培育等,6項重大工程所建設的內容詳見下表2-2-2的介紹。
表 2-2-2:《規劃》部署的六項工程
3、《規劃》明確的保障措施
電子信息產業高風險、高投入特征明顯,在發揮市場和企業主體作用的基礎上,加強國家政策扶持是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舉措?!兑巹潯穱@“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出7項政策建議,即:落實內需拉動;加大國家投入;出臺扶持政策;改善投融資環境;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支持企業并購重組;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提出的政策措施主要分為三類,具體詳見下表2-3。
表 2-3:《規劃》明確的保障措施
三、《規劃》的突出特點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要求,《規劃》既要著力解決當前發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又要標本兼治,著力增強發展后勁,《規劃》具有三大突出特點:突出時效性;突出針對性;突出操作性。具體詳見下表3的描述;下附錄是國家發改委對該《規劃》的權威解讀。
表 3:《規劃》的突出特點
附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權威解讀
欲進一步了解《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的信息技術發展要求的請進入。
297.7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