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前后,數字電視廣播技術在世界興起,世界各國都在紛紛開始進行數字電視廣播技術標準制式的研究。我國也緊跟世界技術進步的步伐,開始了我國數字電視廣播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在我國廣電總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的組織下,自2001年4月起,國家廣電總局便開放了《數字電視廣播系統的規格建議書》的提交,DMB-T技術方案就是清華大學研制提交的數字電視廣播技術方案。
地面數據多媒體/電視廣播(DMB-T,Terrestrial Digital Multimedia/Television Broadcasting)標準是由清華大學研究制定的我國關于地面數字電視廣播標準提案,該標準提案基于TDS-OFDM(Time Domain Synchronou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調制技術。在OFDM(正交頻分復用)的保護間隔(Guard Interval)中,去掉了導頻部分,復用同步頭。該同步頭利用DSS(直接擴散方式,擴散符號使用的是PN系列),提高了靈敏度,有利于汽車等移動狀態下接收信號。與歐洲方式相比,靈敏度提高了10%左右,信噪比的要求也可以降低到-20dB。同時信號的傳輸效率也提高了10%。該標準方案所采用的技術詳見下表1,該方案的技術特點如下表2所示。
表1:DMB-T方案所采用的技術
表2:DMB-T方案的技術特點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經過對數字電視技術發展趨勢和我國應用與產業需求的認真分析,借鑒世界上已有標準的經驗教訓,融合了數字通信最新發展的成熟技術,在1999年原創性地提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DMB-T 標準方案。目標是提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在功能上具有可擴展性、滿足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傳輸要求的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傳輸方案,通過擴展進而能夠實現多媒體信息的室內/室外、固定/移動和便攜、單向廣播/雙向通信等。并于2001 年首次實現DMB-T 從發端到收端的試驗系統,到2002 年底基本定型。在隨后進行的各種試驗和測試中,都充分證明該方案與現有模擬電視傳輸頻道制式兼容,并且具有高清晰度電視、標準清晰度電視和多媒體數據兼容傳輸和單頻組網能力,支持移動接收和便攜式終端;特別是在快速同步、抗干擾能力、高頻譜利用率、靈活組網等關鍵技術性能方面,與歐洲、美國、日本已有標準相比,具有明顯的綜合技術優勢和應用特點。下附件為清華大學研制的DMB-T方案詳細介紹。
附件:DMB-T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方案
清華大學研制的DMB-T數字電視廣播技術方案,是當時國家廣電總局征集到的5個提交方案之一。由廣電總局組織,在2001年10月開始在北京、上海及深圳三地進行相應的數字地面廣播標準的測試工作,在2002年至2003年間測試完成之后,在測試中,DMB-T方案在全部方案中表現出良好的技術性能。進入到我國最后標準的制定之中,最后被確定為國家標準的內容,即它與另一方案融合,成為GB 20600-2006《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
欲詳細了解GB 20600標準內容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我國有關數字電視廣播標準制式介紹的請進入。
351.3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