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_日本高清久久_天天操天天干天天摸_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歡迎來到通信人在線![用戶登錄] [免費注冊]

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 介紹

瀏覽:25107  來源:通信人在線  日期:2018-06-14

11G的概述

所謂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First Generation),是指首先使用蜂窩通信技術的系統,因為經過人們的持續開發研究,蜂窩通信技術系統在不斷的發展形成了一代又一代。

在上世紀70年代,貝爾實驗室首次提出蜂窩系統的概念。蜂窩通信(Cellular Communication)是采用蜂窩無線組網方式,在終端和網絡設備之間通過無線通道連接起來,進而實現用戶在移動中可相互通信。所謂蜂窩移動通信中的蜂窩是指解決移動通信中信號的覆蓋問題,人們仿效蜜蜂的蜂房形式來實現信號的全覆蓋,即采用正六邊形形成一個面狀覆蓋服務區,六邊形互相相鄰實現全覆蓋,蜂窩覆蓋的示意圖如下圖1所示。初期的蜂窩采用的是大區制,后來為了增加移動用戶,而采用了小區制。

1:蜂窩覆蓋示意圖

欲更多了解蜂窩相關概念的請進入

世界上第一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應該是美國貝爾實驗室于1978年底研制成功的AMPS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采用的是模擬體制,基于頻分復用技術(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統的工作頻段,開始有使用150MHz450MHz 頻段,后期大部分系統使用在800/900MHz頻段,系統主要是提供語音業務。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主要技術包括:采用蜂窩結構,實現了頻譜復用和廣域覆蓋;采用漫游和越區切換技術,實現了移動中的連續通信。

21G的標準

對于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國際電信聯盟(ITU)并沒有征集方案并推薦標準,因此國際上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標準。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屬于各自國家自己的標準,可以說是“七國八制”,當時有條件的國家爭相研制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成功開通最多并有影響力的是:美國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先進的移動電話業務系統);英國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全接入通信系統)及Radiocom/RTMS/C-450;瑞典的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北歐移動電話系統);日本的NTT系統;等等。

ITU雖然沒有征集方案并推薦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標準,但他批準了800/900 MHz頻段用于蜂窩移動電話的頻率分配方案,為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31G的系統簡介

以美國AMPS為例,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是一種采用頻分制頻分雙工傳輸模擬電話信號的蜂窩無線電通信系統。工作在800/900MHz頻段上,占用40MHz的頻譜。早期典型蜂窩系統如圖3所示。在蜂窩結構中,為了實現每個基站(BS)與其移動通信用戶(MS)間的通信,必須建立關于無線通信協議的無線鏈接--空中接口(CAICommon Air Interface)。該握手通信協議規定了移動用戶和基站之間的通信信令以及通信方法。應該提供高可靠性信道,以保證信令數據的有效傳輸。系統中除了基站(BS)與和移動臺(MS)間是無線電鏈接外,其他單元之間可以是無線電鏈接,也可以是有線電鏈接。

3: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41G的網絡運營情況

1979年日本開通了世界上第一個蜂窩移動電話網,同年,AMPS模擬蜂窩式移動電話系統由Motorola在美國芝加哥試驗獲得成功后,于198312月在美國投入商用。美國AMPS制式的移動通信系統在全球的應用最為廣泛,它曾經在超過72個國家和地區運營。1981年瑞典運行Nordic 移動電話NMT1985年英國開始運行TACS,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采用英國TACS系統。198711月中國電信在我國廣州開通第一個移動電話局,使用的是Motorola生產的英國的TACS系統。

欲詳細了解我國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發展情況介紹的請進入

51G的缺點

由于采用的是模擬技術,1G系統的容量十分有限。此外,安全性和干擾也存在較大的問題。1G系統的先天不足,使得它無法真正大規模普及和應用,價格更是非常昂貴,成為當時的一種奢侈品和財富的象征。與此同時,不同國家的各自為政也使得1G的技術標準各不相同,呈現“七國八制”的態勢,國際漫游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這些缺點制約了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使用和發展。

欲進一步了解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性能介紹的請進入

附錄
© 2004-2025 通信人在線 版權所有 備案號:粵ICP備06113876號 網站技術: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