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信設備
1、工作頻段
根據ITU-R的建議,微波接力通信系統的工作頻率可有1~50 GHz的很寬范圍。工作頻率愈高,愈容易獲得較寬的通頻帶和較大的通信容量。同時天線設備也具有更尖銳的方向性,而且體積重量減小,但是頻率高時,霧、雨或雪的吸收顯著,傳播損耗、衰減和接收設備噪聲也愈高。從12 GHz起必須考慮大氣中水蒸氣的吸收問題,這種吸收衰耗隨頻率上升而增加。當頻率接近22 GHz時,即水蒸氣分子諧振頻率時,是大氣中傳播損耗的峰值,衰減量很大。關于我國微波通信系統中工作頻段的選用思路詳見下表1-1中。
欲了解關于無線通信雨衰知識的請進入。
表1-1:我國微波通信系統中工作頻段的選用思路
欲了解我國數字微波通信系統工作頻率及射頻波道安排規定的請進入。
2、輸出功率
微波中繼站所需的發射功率和很多因素有關,例如,通話路數愈多,頻帶愈寬。為保持同樣的通信質量,必須有更大的發信功率。另外,也和站址選擇,多徑衰落的影響,分集接收的采用等諸多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數字通信比模擬通信具有更好的抗干擾能力。為了保持同等通信質量,數字通信與模擬通信相比需要較小的發送功率。例如數字微波發射機輸出功率有時只需幾十毫瓦到幾百毫瓦功率,只有長距離情況下才需要幾瓦量級。
3、頻率穩定度
發信機的每個工作波道都有一個標稱的射頻中心工作頻率,用f0表示。設實際工作頻率與標稱工作頻率的最大偏差值為Δf,則頻率穩定度的定義式為:
K = Δf / f0
對于頻率穩定度,主要取決的因素有:一是微波通信對頻率穩定度的要求決定于所采用的通信制式及對通話質量的要求;二是發信頻率穩定度取決于本機振蕩器的頻率穩定度。其解釋匯總于下表1-3中。
表1-3:影響微波通信頻率穩定度的因素
4、交調失真
發信設備是處在大信號工作狀態,往往工作在非線性區域,如功率放大器和上變頻器等。如果存在兩個正弦信號,其角頻率分別為ω1和ω2,則由于電路的非線性作用將產生許多交叉調制分量:
mω1±nω2 m,n = 0,1,2,…
按照諧波次數(m+n)的大小,各分量分別稱為(m+n)階交調分量。對于微波通信,其低階分量可能成為影響的主要因素,具體詳見下表1-4-1。電路非線性度愈壞,交調分量愈大。
表1-4-1:各階諧波分量對微波通信的影響
表示交調分量大小的指標,用交調系數M m+n,它是各交調分量功率P m+n與基頻功率P1或P2之比。例如三階交調系數如下,式中,P3是頻率為2ω1-ω2或2ω2-ω1的功率。由于兩頻率相距不遠,這兩個譜線的功率相差不大。雙頻信號輸入時的三階交調系數是發送設備非線性的一項重要指標,其表現如表1-4-2所示。也就是說,對三階交調系數的要求,取決于通信體制及誤碼性能惡化等因素。
表1-4-2:三階交調系數的指標要求
5、電源效率
由于系統整機電源功率的主要消耗是在發信信道,因此,設計發信各部件時,要著重考慮電源效率。尤其是射頻功率放大器的電源效率,其中射頻功放的平均電源效率一般約為35%,甲類功放電源效率一般低于15%。但是,對于中、大容量數字微波系統,為了保證信道傳輸的非線性指標,則電源效率的高低應以線性條件是否滿足為原則。
6、諧波抑制度
總體設計在規定此項指標時,除了考慮數字微波通信系統本身的各種干擾以外,還應考慮其對模擬通信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的干擾。因此,應當適當地配置工作頻率和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7、通頻帶寬度
除了濾波器以外,發信信道的各組成部件都應具有寬頻帶特性。通常,上變頻器和微波小信號功率放大器易于實現寬帶設計,而對于大功率微波放大器要求很寬的工作頻帶是不合適的,一般只要求能覆蓋兩個工作波段。這樣,總體設計時,可不考慮它們對發信信道通頻帶的影響。
8、非線性指標
不是所有的系統都要求有較高的功率非線性指標,如2PSK系統,信道的功率非線性指標意義不大。這時為了保證較高的電源效率,往往首先考慮采用丙類的射頻功率放大器。對于含有調幅信息的調制方式,如16 QAM系統,信道的功率非線性指標就顯得至關重要。這時,為了保證非線性指標,往往不得不犧牲其他性能,如電源效率、經濟成本和設備的復雜程度等。實際上,不同的調制信號對信道的非線性指標要求也不同。
二、收信設備
微波通信系統收信設備的主要性能指標常用到的有:工作頻率、噪聲系數、本振頻率穩定度、通頻帶、選擇性、最大增益和自動增益控制范圍等,具體釋義匯總于下表2中。
表2:微波通信系統收信設備的主要性能指標釋義
欲更多了解無線通信設備指標釋義的請進入。
三、微波收發信機電平圖
為了對微波收發信機的信號電平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概念,可用如圖3所示電平圖表示各主要點的電平大小,所示的電平值為絕對電平。在所示圖例中,發信機功率為5W,即為+37 dBm。而直接混頻接收機輸入端的正常信號電平為1000 pW,即為-30 dBm,分道濾波器的衰減為0.7 dB,單向器衰減為0.5 dB,所以在收信混頻輸入端的信號電平還剩-31.2 dBm。收信機混頻衰減為5 dB,在收信中放輸入端的電平是-36.2 dBm。為了保證接收和自動增益控制的要求,確定收信機輸入端的最大信號電平比正常電平高5 dB,最小電平比正常電平低35 dB,所以實際上的信號電平是從-24~ - 65 dB,即自動增益控制范圍是41 dB,這就滿足了指標要求(37 dB)。由圖可以明顯看出,自動增益控制的要求是完全由接收機的中頻系統來實現的。需指出的是,在各點所標的電平均是以75Ω的阻抗為負載的,所以對于各個點的信號電平值,可以折合成信號功率值或電壓值,如-30 dB為1 mW或8.66 mV。
圖3:微波收發信機各主要點的電平
欲進一步了解我國SDH數字微波通信系統傳輸質量指標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