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第三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簡稱3G),也即ITU-R稱之為IMT- 2000系統;3GPP稱之為UMTS系統。在我國部署的3G系統分為三種技術制式,它們分別是是TD-SCDMA(由3GPP規范)、WCDMA(由3GPP規范)和cdma2000(由3GPP2規范),由我國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分別所運營。為了支持3G系統在我國組網部署,我國無線電管理部門依據ITU-R等相關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規范,為我國3G系統無線設備的射頻技術要求做出了相關管理要求。
3G系統無線設備的射頻技術要求,應對應于相應的工作頻率。我國無線電管理部門,分別在2002年10月23日,由原信息產業部發布了《關于第三代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頻率規劃問題的通知》(信部無 [2002] 479號);和在2012年9月20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國際移動通信系統(IMT)頻率規劃事宜的通知》(工信部無 [2012] 436號)。479號《通知》是專門對我國3G系統工作頻率的指配與安排;436號《通知》是對我國IMT系統工作頻率的指配與安排,它包括了IMT- 2000系統(3G)和IMT- Advanced系統(4G)。436號《通知》要求,479號《通知》中指配的原3G系統的工作頻率基本保持不變。
欲詳細了解上述通知內容的請進入:信部無 [2002] 479號;工信部無 [2012] 436號
二、3G系統設備射頻技術要求
當這些工作頻譜配置后,為了保證這些頻率工作時的系統及與其它系統或其它無線業務通信系統的兼容共存,其系統的無線設備(應包括基站、直放站和終端等)的頻特性技術要求應有所規范。為此,我國無線電管理部門對3G系統無線設備的射頻技術要求也給出了相應地要求。主要介紹的內容有:
1、2GHz頻段TD-SCDMA系統
當時的信息產業部,為推動TD-SCDMA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實現TD-SCDMA系統與其它無線電系統兼容性工作,加強對TD-S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射頻設備的管理,科學、合理地利用頻率資源,維護正常的空中電波秩序,于2007年2月25日頒布了“關于發布《2GHz頻段TD-S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設備射頻技術要求(試行)》的通知”(信無函[2007] 22號)。在該《通知》的附件中,對2GHz頻段TD-S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設備射頻技術要求做出了詳細的規范,并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該技術要求共給出了12項技術指標項目,若要詳細了解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2-1。
附件2-1:關于發布《2GHz頻段TD-S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設備射頻技術要求(試行)》的通知(信無函[2007] 22號)
2、TDD方式與FDD方式的IMT系統
關于我國無線電主管部門對于TDD雙工方式與FDD雙工方式的IMT系統基站射頻技術,與之相關的有工信部無[2012] 559號《通知》和工信部2015年第80號《公告》兩個管理文件。
1)工信部無[2012] 559號《通知》要求
工信部曾在2012年11月23日頒布了《關于發布1800和1900兆赫茲頻段國際移動通信系統基站射頻技術指標和臺站設置要求的通知》(工信部無[2012] 559號)。該《通知》指出:為保證我國1800兆赫茲(MHz)、2100MHz頻段頻分雙工(FDD)方式和1900MHz頻段時分雙工(TDD)方式的國際移動通信系統(IMT)系統間的兼容共存,合理、有效地利用頻率資源,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國際移動通信系統(IMT)頻率規劃事宜的通知》(工信部無〔2012〕436號),經研究,現制定1800MHz和1900MHz頻段IMT系統基站射頻技術指標及臺站設置要求。其內容包括:
第一,適用范圍:1800MHz和1900MHz頻段IMT系統宏基站,即基站每通道的發射功率不小于5瓦特且總功率不小于20瓦特。
第二,基站射頻技術指標:上述頻段FDD和TDD方式的IMT系統基站無用發射限值和基站接收機阻塞指標需分別符合相關要求(具體見該《通知》的附件1和附件2)。其它射頻技術指標參照相關文件或行業標準(見下述三)。
第三,臺站設置要求:FDD和TDD方式的IMT系統基站間耦合損耗不小于50dB。
第四,臺站管理要求:為預防設備老化造成射頻技術指標下降,各地無線電管理機構應對已建基站進行年度抽檢,以避免兩系統間產生有害干擾。各相關運營商若發現對方新設臺站不符合本要求,應立即向當地無線電管理機構反映,以便及時排查。
上述《通知》的內容,被后來下述工信部的2015年第80號《公告》的內容所包含。因此,在實際的實施使用時應以該《公告》的內容為準。
欲詳細了解工信部無[2012] 559號《通知》具體內容的請進入。
2)工信部2015年第80號《公告》要求
工信部在2015年12月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80號)。該《公告》與上述《通知》這兩個管理文件,從文件的文字內容上看,其組成結構是一模一樣的,其目的都是確保ITM系統的TDD雙工方式與FDD雙工方式間的兼容共存,以盡可能的減少之間的互相干擾,特提出IMT系統基站射頻技術指標及臺站設置要求。所不同的是,《公告》又增加了2100MHz頻段基站設備的管理內容。由于這些頻段屬于IMT系統的工作頻段,在3G系統使用這些工作頻段時也應遵循其要求。
欲詳細了解工信部2015年第80號公告具體內容介紹的請進入。
三、通信行業技術標準中的要求
事實上,由工信部專門發出的如上述5G系統的無線設備的相關射頻技術要求,是對系統共存影響較關鍵的射頻技術指標(如無用發射限值(包括帶外發射和雜散發射)、接收機阻塞限值等)做出的要求,它是從無線電管理的角度出發,如在ITU-R的《無線電規則》的附錄3《雜散域內無用發射最大允許功率電平》的要求。依據該附錄3,我國國家標準GB/T 12572《無線電發射設備通用要求和測量方法》就規定了陸地移動業務的雜散域內無用發射最大允許功率電平。而同時系統無線設備的其它射頻技術要求還應符合相關系統的通信行業技術標準中的要求,它是對相關無線設備的無線性能的總要求。
欲詳細了解ITU-R的《無線電規則》的附錄3具體要求的請進入。
1、TD-SCDMA系統(TDD方式)
對于TD-SCDMA系統,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365《2GHz TD-S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無線接入網絡設備技術要求》中對TD-SCDMA系統基站設備(Node B)的射頻技術要求給予了詳細的規定。YD/T 1711《2GHz TD-S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直放站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中對TD-SCDMA系統直放站設備的射頻技術要求給予了詳細的規定。YD/T 1367《2GHz TD-S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終端設備技術要求》中對TD-SCDMA系統用戶終端設備(包括手持臺、車載臺、固定無線接入設備等)的射頻技術要求給予了詳細的規定。
欲詳細了解TD-SCDMA系統這些標準具體要求的請進入:基站;直放站;終端
2、WCDMA系統(FDD方式)
對于WCDMA系統,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552《2GHz W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無線接入子系統設備 技術要求(第三階段)》中對WCDMA系統基站設備(Node B)的射頻技術要求給予了詳細的規定。YD/T 1554-2007《2GHz W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直放站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中對WCDMA系統直放站設備的射頻技術要求給予了詳細的規定。YD/T 1547-2009《2GHz W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終端設備 技術要求(第三階段)》中對WCDMA系統用戶終端設備(包括手持臺、車載臺、固定無線接入設備等)的射頻技術要求給予了詳細的規定。
欲詳細了解WCDMA系統這些標準具體要求的請進入:基站;直放站;終端
3、cdma2000系統(FDD方式)
對于cdma2000系統,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3376-2018《800MHz/2GHz cdma2000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第二階段)設備技術要求 基站子系統》中對cdma2000系統基站設備的射頻技術要求給予了詳細的規定。YD/T 1596《800MHz/2G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模擬直接放站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中對cdma2000系統直放站設備的射頻技術要求給予了詳細的規定。YD/T 3175《800MHz/2GHz cdma2000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第二階段)設備技術要求 移動臺》中對cdma2000系統用戶終端設備的射頻技術要求給予了詳細的規定。
欲詳細了解cdma2000系統這些標準具體要求的請進入:基站;直放站;終端
4、系統的相關設置要求
對于3G系統的設置要求,除上述的FDD和TDD方式的IMT系統基站間耦合損耗不小于50dB的規定外,還應滿足系統間的隔離及隔離度的要求。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2164.1-2010《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技術要求 第1部分:鋼塔架》中對3G系統不同技術制式間及與GSM900/1800系統間的隔離和隔離度做出了具體規定,以有效防止公用移動通信系統間的互相干擾。
欲詳細了解YD/T 2164.1標準中具體要求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我國無線電主管部門對公用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相關管理要求的請進入。